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以下簡稱“物探中心”)成立于1955年,前身是地質部第一物探大隊。1968年整建制轉入地震系統,是中國地震局直屬的正廳級公益性科研事業單位。物探中心是從事地震活斷層探察、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地質條件調查和區域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國家級業務中心,是國家地震活斷層探測技術中心、中國地震學會深部探測委員會和河南省地球物理學會等科研學術團體掛靠單位。
作為國家地震災害風險防治領域的“正規軍”和全國地球深部探測領域的“國家隊”,物探中心牽頭承擔地震災害風險調查相關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負責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行業標準建設,承擔全國地震活斷層探察、深淺地球物理勘探和地震地質調查工作;牽頭承擔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研發,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應用防震減災科技成果,提供地震災害風險調查、評估相關公共服務;承擔中國地震科學臺陣和地球物理勘探裝備的管理和運行維護工作;承擔地震災害風險評估工作,開展區域和國家重大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承擔地球物理勘探數據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承擔地球物理勘探信息化建設,承擔地球物理勘探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和超算平臺建設;承擔國家地震科學臺陣觀測,開展流動重力、流動地磁監測工作。
物探中心擁有國內一流的深、淺部地球物理探測技術裝備和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團隊?,F有職工276人,科研人員20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擁有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6人、博士學歷12人。物探中心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和青年人才培養,通過聯培博士、訪問學者等形式大力促進青年人才競相成長。近年來,物探中心不斷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所、高校的交流合作,承擔實施完成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中國地震局重點科研項目,累計完成深地震測深剖面60000余公里、深地震反射和淺層地震反射剖面7000余公里,完成了近70個城市的活斷層探測或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科學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地震局科技成果獎多項。
新時代、新征程。物探中心將在中國地震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持續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為國家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增磚添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物探中心機構示意圖
信息更新于2020.12.30